用第二大脑 Notion,打造你的人生管理系统,让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有答案。
声明一下,之前分享的公众号2Notion 保存公众号文章到 Notion 的快捷指令,它不是万能的,事实上,很多公众号它可能保存不了。
可以简单地理解为,那些没有花里胡哨的编辑,注重阐述内容的公共号(比如 记忆承载)它能轻松完成,其它公众号文章因为样式问题,没法一一匹配,做不到我也不会去做。
所以,iPhone 移动端就凑合用吧。当然,如果你是在电脑上,那选择就有很多,有很多插件,比如 web clipper、简悦、save to notion 等等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 Chrome 商店搜索一下。
正文:
去年一个朋友给我说她花钱买了一些时间管理的课程,分享给我学习。我一想花钱买的课程那应该很有料,但看到视频内容是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后,失落的脱口而出「就这个呀」。
朋友有些不悦,她觉得我这个人没本事还不谦虚学习。当然,这是我失态了,要向朋友道歉。不过朋友也并不了解,四象限法则我很多年前就在实践,并且结合实践衍生出了一套更适用于普通人的方法。我发出「就这」的声音,是因为:
- 快读判定视频里讲的内容网络上随处可见,花钱不值,且看视频浪费时间
- 我可以分享自己实践后的改良版本,毕竟小平同志说过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」,一份免费实践后的心得对朋友而言意义更大
今天就把根据实践心得总结的一套方法分享出来,希望它成为你 实用的 , 可操作 , 易执行 , 快捷上手的时间管理方法 。
先从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说起,它把事情按照 重要性 和 紧急度 分为四个象限,分别是:
重要且紧急:优先处理,并设法减少此类事情的数量重要不紧急:安排计划,尽可能把时间安排在这类事情上面紧急不重要:授权别人,此类事情让其他人去做,该分配的分配下去,该花钱的花钱解决不重要不紧急:尽量不要做,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,做它的意义何在?
然而人们在实践的时候经常会犯以下 4 点错误:
容易混淆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且紧急 。究其原因是紧急度很容易区分,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要求客观判定即可;但重要性涉及到主观判定,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的重要性判断不一样,而且一般人很难正确评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。换句话说,凡是牵扯到主观意愿的事情,普通人很难给出一个较客观的评价。
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安排太多 。不可能所有的重要事情都集中在一天内发生,出现这种状况本质的原因是拖延,该完成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,全都累积到最后时刻了,导致每件事情都变成了既重要又紧急。
优先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。一般情况下事情越重要也意味着事情的难度越大,完成它的压力越大。为了逃避困难和压力,人们就选择做那些紧急不重要的事情,毕竟容易完成嘛,而且还能给自己一个借口——它很紧急呀。更有拎不清的人,常常把紧急误认为是重要。
经常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。依然是那句话,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,做它的意义何在?这些大多是生活中琐碎的杂事,繁多,而且简单容易做。人性都是这样,容易完成的事情经常在你面前晃悠,你就很容易被转移了注意力,去做了这些事情。
常见的问题列出来了,找到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就可以很好地执行了?事情却不并这样发展。
网上很多给方案的文章,我也看过并照做了,但效果并不好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,知道四象限管理法则,也照着执行,还学习了那些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法。然而,时间管理依然是一团糟,要做的事情也是一团乱麻。
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和分析,我发现这个法则难以执行,是因为那些解决方案都没有涉及到本质,全都是治标不治本。理论是个好理论,一般人没有应用好,并且容易被各种割韭菜的带节奏。
那么,做好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呢?
时间管理的本质是:时间是不可管理的,要管理的是人。
前半句很好理解, 时间是一个客观维度 ,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。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,时间依旧是一分一秒的过去,不慢也不快,不会为谁仓促,也不会为谁等待。
对于这样一个超越人类意志的客观维度,你如何管理?所谓的管理时间就是对于时间的无知与傲慢,人们要做且能做的就是认识、了解时间。
并且发自内心地接受,时间不可管理 。
既然时间不可管理,要管理的只能是人类自身。那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,我们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来达到「管理时间」的效果?
前面说过,四象限法则是个好理论,执行的时候紧急度比较好确定,因为可以根据时间这个客观事实去判断,但重要性涉及到主观意愿,一般人很难正确评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,尤其当他面对很多个事情的时候。这里面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客观事实 和 主观意愿 。
看过《非暴力沟通》的人一定记得,良好沟通的一个要素是:区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。
管理自己,其实就是与自己沟通。和自己对话也要关注一个重要的点:区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。
凡是涉及到人的问题,一定要从主观意愿下手。也就是说,所谓的「管理时间」,本质上你要做的是管理你的主观意愿。
听着有点虚了,不聊那些形而上学的东西,下面就给出具体的方法,通过管理你的主观意愿来做好时间管理。
在做「时间管理」的时候,如何具体的操作能区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?如何才能通过管理你的主观意愿来「管理时间」?
此处以看板形式来展现管理过程。
我们可以简单的用 想要 和 需要 两个列表来对事情归类, 想要 就是你的主观意愿, 需要 就是客观事实。遇到一件事情,你就要问自己,是自己 想要 去做这件事情呢?还是 需要 去做它?具体判断有两点法则:
- 凡是不做就会带来坏影响的事情,就归为
需要类型- 需要做的事情,和想不想要做无关。想做也是
需要,不想做也是需要
举个例子,我写这篇分享文章就属于 想要 类型,因为这是自愿的分享,不写的话没人会责难我,对我产生不利影响。但是,如果有人付钱让我写,那就会归为 需要 类型,毕竟拿人钱财不提供服务会大大影响我的个人信用。
按照这个方法,分 3 步去操作:
- 把每一件事情按照
想要和需要分类- 引入时间维度,分别把两类事情按紧急程度排序
- 在
需要这一列的左边新增一个列表,命名为必要,把需要列表中最紧急的那件事移动到必要列表
必要,就意味着不得不做。

把事情分类完成后,接下来是具体的执行步骤;
-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,只做
必要的事情必要列表只有一件事,每次完成以后,把需要列表中最紧急的那件事移动过去- 等
必要和需要两个列表的事情都做完以后,如果有时间再去做想要列表的事情
整个过程中,执行原则就是: 必要的一定完成,需要的尽量完成,想要的最后有时间再做。
这就是我根据四象限法则实践过后总结的一套方法论,对我很有帮助,希望同样对你也有用。
玩转 Notion,你身边的 Notion 专家。
评论区